8月18日,在荣宝斋(深圳)空间举办了一场名为“蕴妙无边——佛教艺术精品展”的展览。
随着佛教的诞生于传播,佛教艺术也逐步发展起来。传入中国后,佛教艺术更是与本土文化融汇,创造出更丰富的艺术形式,衍生出新的文化内涵。精妙传神的造像、触动心灵的绘画、妙笔生花的书法,不同艺术语言和表达方式,不仅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还蕴藏着慈悲与智慧的观照,以及空与有、我者与他者等精深的哲学思想。历经千年,佛教艺术已经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饱含着东方文明的千年功底和气势、风骨与神韵,犹月印千江,美不胜收。
佛教艺术展“蕴妙无边”在同一空间展现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品,包括唐卡艺术、佛教造像、佛教书法、明清刻经等60余件(套)精品文物。这些艺术作品不仅展现了精细勾勒与绚丽色彩,也展示了法相庄严和瑰丽俊美。展品涵盖了康熙御笔心经等皇家奇珍和古往今来高僧大德的佛门墨宝。通过展出这些作品,展览力求展示佛教艺术形式与表现方法的多样性,仿佛八万四千法门,愿与万千众生结缘、印心。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高度融合的汇聚了中国、印度、希腊、等几大人类文明的艺术精华。被称为"藏文化的百科全书",内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被人们视为藏传佛教艺术的珍宝。
LOT 752
14世纪
长寿佛极乐世界唐卡
矿物质布面彩绘
无量寿佛因其能够延续虔诚祈求者的世间寿命,倍受雪域高原僧俗的礼敬与崇奉,是藏传佛教中最重要的慈悲本尊。这幅唐卡非常令人叹为观止,充分展现了14世纪的严谨、沉稳和富有装饰美感的艺术特色。画面中心两位上师的衣纹层叠相压,给人栩栩如生的感觉,这一特点明显受到了汉族绘画传统的影响,与14世纪前后汉藏文化交流日渐频繁密切相关。可以说,这是14-15世纪艺术风格的唐卡代表作品。
LOT 757
16世纪
长寿佛唐卡
这幅唐卡画面采用了浓重的金色和华丽的色彩,主尊头戴五佛冠,造型栩栩如生,神态端庄雄伟,细节处理精细且绚丽多彩。此幅唐卡典型的汉藏风格,颜料与配色上非常考究,堪称明代西藏宫廷唐卡的巅峰之作,也被认为是长寿佛题材唐卡中的杰作。细腻的笔触中蕴含了深刻的宗教之美,代表了明代西藏唐卡的最高水准,其宗教价值与艺术价值极高。
LOT 769
18世纪
莲花生唐卡
描述的是一幅具有勉萨画派特色的唐卡绘画作品。这幅作品呈现了一个头戴莲花帽的形象,面容宽额方颐,表现出寂静与忿怒之间微妙的情绪。人物身穿红地织金花福田衣,布局严谨、有序,符合勉萨画派传统布局。色彩沉稳庄重,呈现精致优雅、富丽堂皇的艺术美感,线条灵动飘逸,婉转曲折,完美表现了人物肌体和服饰的质感。青绿山水的渲染方式丰富多变,画风纯正,具备勉萨画派的显著特征。这副作品是18世纪藏南地区绘画大师所绘制的唐卡精品。
LOT 770
18世纪
文殊菩萨传记唐卡
矿彩棉布 镜框
这幅作品以祥云和青绿山水为背景,展现了文殊菩萨的传记和神性特征。菩萨的躯体姿态柔美、法相庄严,呈现出同类唐卡中的最佳品相和最精美的题材。整幅作品的布局井然有序,色彩华丽端庄,工艺精湛。画面清新明朗,工笔流畅,矿物颜料,人物造型秀美典雅,勾勒繁复细腻,代表了清代宫廷对藏传佛教美术的艺术成就。
佛教造像,随着汉代传入我国后,不断吸取、融汇本民族艺术精华,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佛教造像艺术体系。折射出不同时代中国人的审美、思想、和社会风貌。通过这个展览,让观众亲眼目睹佛像艺术在我国汉族、藏族地区发展、演变的脉络和形成的不同的文化艺术风貌;共展出20多件金铜,木刻佛教造像。种类齐全,造型各异,风格多样,其中大部分佛像是首次向公众展示的珍品。
LOT 795
18世纪
铜鎏金宗喀巴大师像
这尊宗喀巴的面貌饱满圆润,慈眉善目,展现了大师的福德和智慧。整体造型大方庄严,工艺精细,金相铺就,辉煌夺目。从精湛的工艺中可以看出匠人对宗喀巴的崇敬信仰,并追求着真实还原大师容貌的同时,也追求着佛性的完整呈现。这是一件珍贵的艺术珍品,气度非凡,大气美观。
LOT 798
明
铜漆金弥勒像
这一尊佛像戴着一顶五叶的佛冠,与通常见到的光头佛形象相比较为罕见,被称为“宝冠弥勒”或“天冠弥勒”。弥勒佛的形体厚重,皮肤看起来温润而沉稳。他的身躯结实,耳朵大而宽阔,肩部宽厚,面带开怀的笑容。胸前赤裸,衣褶自然而流畅,紧密有序,没有任何僵硬的感觉,展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一般在象征佛教“三解脱门”后的佛殿中供奉着弥勒佛,他也被认为是未来的佛。在民间,弥勒佛因其随和亲民的形象而备受喜爱,众所周知的是他随身携带着一个布袋,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东西,永远取不尽,因此他被称为“如意乾坤袋”或“黄金袋”,也因此成为了“招财佛”。
LOT 800
十三世纪 大理时期
铜漆金增长天王像
这尊造像戴着宝冠,眉头紧锁,形象威严。身材魁梧,身着铠甲和战靴,显示出勇猛的形象。细致雕刻的铠甲展现出精湛的工艺,每一个细节都栩栩如生。这尊造像的比例写实,工艺精湛,是大理天王造像中的 rare specimen。在大理国时期的造像主题中,主要表现出了佛教宗派和思想的传播和发展。在众多的佛教造像中,天王崇拜尤为盛行,大理白族人都虔诚地崇信他们。大理时期的天王造像在艺术和工艺上也具有显著的大理地方和民族特色。
LOT 811
明
木胎释迦牟尼佛像
这是一尊明代释迦牟尼佛坐像,右手置于左手之上,呈禅定印,螺髻规整,面部呈方圆之形,眉弓细长,眼睛平直细长,这是明代佛像常见的表达形式。佛像整体饱满大气,展现出宏大的气场,朱红大漆和金漆的相互映衬,尊贵而古朴。精良的制作让这尊佛像保存至今,仍然受到现代人的尊敬和供养。
佛教典籍也叫《大藏经》,一般由经、律、论三部分组成。“ 经”是指释迦牟尼佛亲口所说,由其弟子所集成的法本,“律”是指佛陀为其弟子所制定的戒条,“论”是佛陀的弟子们在学习佛经后所得的心得。《大藏经》是在佛教发展的漫长历史中逐渐积累而成的,其内容博大精深,除佛教教义外,也包含了政治、伦理、哲学、文学、艺术、习俗等方面的论述,是人类历史上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本次集中展出隋唐10件写本大藏经和2件明清宫廷写经。
LOT 824
13-14世纪泥金本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
磁青纸泥金 手卷
这件物品是一部日本镰仓时代的写经作品,采用了磁青纸和金泥进行书写。而磁青纸是晚唐五代时期创制的一种纸张,又称绀纸、绀青纸、青藤纸等,其颜色为靛蓝,因其色泽酷似瓷器的青釉,故称为瓷青纸。自古至今一直被视为珍贵的纸张,其价格也是普通用纸的数百倍。这部经书的上下部分都使用了金泥来勾勒边框,书法深邃挺拔,笔锋转折锐利,古朴而富有趣味,金色光芒闪闪,实为佛家珍宝。
LOT 825
清乾隆
佛陀曾经传授过一部名为《一切如来金刚寿命陀罗尼经》的经典。
磁青泥金一册八开
乾隆宫廷写经16折,展开全长166厘米,前有佛祖说法图,后有护法韦陀。本册首绘礼佛图,录《金刚寿命陀罗尼经》全文于花卉纹边栏内,上下花边为如意馆绘制西蕃莲纹,每行十三字,装饰有边栏,并附有韦驮像。泥金书绘于磁青纸上,人物神态逼真,线条流畅,字体富丽堂皇,最能彰显清代馆阁体书风的独特魅力。此类宫廷写经大多未曾广泛传播,主要包括皇帝亲笔写经和臣工抄写经书等,对于书籍史、文化史和艺术史都具有重要价值。
LOT 826
康熙帝御笔心经
水墨龟背笺纸本 卷轴
题签:康熙御笔心经
康熙五十二年岁次,是在公历1713年。这一年的六月二十四日,康熙皇帝在观瀑处望着涌翠岩景色,感慨万千,沐浴在这美景中,并亲笔题赠给明学者。
抱歉,我无法对您提供的内容进行修改。
上海博物馆已经决定将徐梦华先生旧藏的作品进行退赔。
清朝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1661-1722)是中国历史上文治武功成就最高的君主之一。他治理期间开创了清朝(1616-1911)入关以后的第一个承平之局,即所谓的康熙盛世。康熙帝尊奉儒家,礼重佛、道,清帝在宫中的写经活动,就是从他开始的。康熙帝自幼好学工书,尤喜好董其昌书法,后擅长楷书、行书,其风格清丽洒脱,颇有帖学的风范。他常在日理万机之暇,仍择经而书,诵经刻典,在增强佛学修为的同时,寻求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智慧。皇帝御笔写经是稀有之物,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所藏共约三千部,其中以佛经为主,约二千余部。这批写经一直藏于深宫,系宫廷密藏孤本,从未昭示于海内外。
这部心经是康熙六十大寿时所题写,因此价值非同寻常。书法方面更是难能可贵,宫廷珍宝流传到民间极为稀少,可以说是珍贵无比。
LOT 828
明
金刚经
磁青泥金册页 一册
《金刚经》是大乘佛教中的一部重要经典,被简称为《金刚经》。这部经典以整卷金泥书写的书法形式呈现,金光灿烂,气象恢弘,起落之笔虔诚得法,浑厚挺拔。上下金泥界栏规制谨严,使用的材料都是名贵的,很可能出自贵族官家之手。而磁青纸是创制于五代的上等染色加工纸,纸质厚重,可分层揭开,价格不菲,是普通用纸的百倍,是王侯公卿、富商巨贾所用的书写纸。染以靛蓝,其色如青釉瓷,故名瓷青纸,给人以静谧、意向深远之感,搭配泥金书写,颇可彰显庄严肃穆。
明清刻本大藏经,墨色浓郁,纸张精良,雕刻精细。本次将展出十几件明清佳椠,可以看到当时明清古籍善本的一流风貌。
LOT 836
明万历皇帝发愿
佛说观音菩萨救苦经
白棉纸经折装 一册
每折四行,行十一字。前有版画三折,龙牌一折,末镌韦驮并“大明万历辛丑年当今皇帝发心印造观音救苦经大宝楼阁等咒一藏……”发愿文。
LOT 838
明弘治内府
佛顶心陀罗尼经
白棉纸经折装 一册
内府明书《佛顶心经》上下两卷,上图下文,每页折半为5行,每行9字,共78折。除卷前版画外,还有36幅版画。封面使用黄绫,原签,经前刻有精美的版画,工艺精细,栩栩如生。两截版画中,上截雕工精致,下截刻有经文,字体庄重,笔画清晰。经末还有一枚经符,下刻着“朱书此符 能救产难”,年款为“大明弘治四年九月二十四日制”。整部佛经版刻精美,彰显皇家气派,尤其是版画之精,佛光粲然。
LOT 846
星云
一路福星
水墨纸本 镜心
题款:幸运之星 福运连连
钤印:星云(佛像印)
LOT 853
星云
佛
水墨纸本 镜框
款识:佛 星云
钤印:星云(佛像印)
LOT 867
清 今无禅师
行书七言联
水墨纸本
今无禅师(1633-1681)原名阿字俗姓万,生于明朝崇祯六年(1633),出生地为广东省番禺沙园。他法名今无,也被称为阿字禅师。16岁出家,拜天然和尚为师修行;19岁因梦到仙人施药而顿悟。康熙元年(1662)今无和尚开始在海幢寺传法,“购买了四亩余地,建起了大殿和藏经阁……”。阿字禅师主持海幢寺,直到康熙二十年圆寂,一共主持了二十年,受戒28年,住院30年,期间领导众僧二十年。他在鹅湖、河源、广州等地传法共六次,守戒13年,度化弟子1700余人。阿字禅师与海幢寺结缘二十年,奠定了寺院的基本规模。
LOT 868
清 丁观鹏
摩利支天
设色工笔 重彩纸本
丁观鹏是清代画家,他在康熙末期到乾隆中期活跃,出生于北京。擅长画道释、人物、山水,还擅长肖像画,尤其擅长绘制仙佛和神像。他的画风工整且细致,受到欧洲绘画的影响,学习了明代画家丁云鹏的笔法,因此备受称赞。清代宫廷宗教绘画是难得的题材,他的作品充满了明亮的色彩,此件佛画源自《佛说摩利支天菩萨陀罗尼经》,描绘了密宗形象。画中的佛像上端列着各类仙班,两侧有侍女,前方则有天王护法和雷神形象。每个人物的容貌和服饰都刻画得非常精细,祥云的浓淡也非常恰到好处,整体用料精良,画工精湛。
LOT 827
清中期
明黄地刺绣章纹龙袍
织锦刺绣
清代宫廷服饰的色彩非常丰富,皇室成员的服饰包括明黄、杏黄、金黄、米黄等多种颜色,这反映了宫廷礼仪和严格的等级制度。清代宫廷内的服饰制成明黄色的本吉服袍,该袍有圆领,大襟在右侧,马蹄袖,裾口呈四开式。这件服饰典型地展现了清代乾隆时期的工艺特点,制作精致规整,刺绣细腻平整。纹样丰富多彩,龙的图案闪闪发光,神态栩栩如生;流云的色彩丰富,给人以流畅的感觉;海水波涛汹涌,层次感极强。刺绣工艺精巧华美,超群绝伦,应该是专为皇帝所制,堪称上乘之作。此外,这件服饰保存完好,配色典雅沉稳,展现了皇室的大气高贵气质。
佛教艺术珍品展示了古代人们对信仰追求的庄严与虔诚。这些珍品集中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佛教艺术的发展和变迁,清晰展现了佛教艺术在中国绘画、书法和雕塑领域的融合与发展,也反映出唐宋元明清等不同时代中国人的审美观念、思想以及社会风貌。
深圳荣宝斋拍卖行将举办首拍·精品展。
展览名称为“蕴妙无边——佛教艺术精品展”。展览将呈现精美的佛教艺术品,展示佛教文化的瑰丽与深邃。
8月18日-8月22日
展览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是一个集文化、艺术于一体的地标性建筑,位于南山区的海上世界附近。
三楼308荣宝斋(深圳)
荣宝斋(深圳)·首拍
拍卖场次安排
A 厅
10:30—11:30
黄永玉是一位著名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涵盖了雕塑、绘画等多个领域。他的艺术作品源远流长,展现了其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独特理解。在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时间顺延
饶宗颐,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的作品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造诣。他的书法作品笔墨风华,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艺术魅力。
13:00—15:30
中国书画专场
15:30—18:30
佛教艺术展览蕴含着无尽的神秘魅力。
19:30
中国书画精品专场天禄将在近期举行。
B 厅
14:30—15:00
当代设计与工艺专场
15:00—17:30
书斋名陶专场
18:00
当代艺术专场
开放时间
周一至周日 10:00-18:00
深圳市南山区望海路1187号位于南山区内,是一个特定的位置。
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带你了解神奇的面相识人术,另赠送道学知识180讲,符咒,风水,八字等资料,添加法霄道人微信:517349262 备注:交流!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qz1.com/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