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 | 不笑江湖
编辑 | 不笑江湖
前言
牛是“六畜”中具有重要价值的一种动物,其肉、乳、皮、筋、角等在古代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游牧民族建立了元王朝,并且政府强烈支持畜牧业作为统治基础。然而,当‘重农’政策出台时,农业经济却受到了史无前例的冲击。
统治者在考虑现实利益的情况下,协调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但从根本上来说,并没有意味着畜牧业的地位已经下降。
近年来,奶牛养殖在我国呈现出了独特的特点。全国范围内奶牛养殖规模空前扩大,呈现出强烈的游牧特色。与此同时,个人奶牛养殖的技术也日益完善。游牧民族所制定的相关政策也对每个农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目前对元代畜牧业的研究已经很广泛,不过也存在一些学者之间观点不一的情况。
由于畜牧史涵盖多个学科,因此不同专家有不同的关注点。历史学家关注古代畜牧业所涉及的政治体制,经济史学家注重畜牧业的用途,而畜牧学关注畜禽的种类和饲养技术。对于特定动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马的研究上,对牛的研究则相对较少。
一、养牛业概况
元代时期,养牛业的兴盛体现在草场和官场两个不同层面上。由于蒙古草原归中央管辖,并且地域广阔,共有14个草场,因此牧草资源十分丰富。管理草场事务的组织机构责任明确,制度完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养牛业才得以蓬勃发展。
蒙古帝国从草原上兴起,以迅猛的力量征服了许多国家,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尽管后来分裂为四个汗国和一个元王朝,但蒙古族仍然保持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元朝的统治者坚守了先祖们留下的土地,并没有被汉人的文明所融化。
因此,在1368年之后,北元的残余势力得以与明廷周旋二十多年,主要得益于畜牧业的繁荣发展。这里的畜牧业以家畜为主,而不是零散的农业养殖,这在很大程度上支撑了他们的延续。
正如格鲁塞所说:“由于殖民者的侵略,草原上的草场可以使农民定居下来,但是,在这些定居点中的人们永远不会成为游牧民。”
金王朝的女真族从东北的捕鱼和狩猎到华北的农耕,开始了他们的农耕生活,但元王朝的蒙古统治者依然保持着游牧状态,以免步上女真人汉化的后尘。与铁木真相比,他们更习惯了游牧的生活。
其执政期间,为了振兴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得元代的畜牧业取得了空前的发展。
在宋、辽、金三国都实行了“群牧制”,即政府建立了一个特殊的组织,划分了一定范围的田地,用于养殖牲畜,以供应平时和战争之用。
在元代,由于受传统和旧制度的影响,大量官田得以保留。这些官田之规模之大是前朝所无法比及的,同样,其牧场也是前所未有的巨大,据《元史·兵志》记载:
其牧地横跨东越耽罗、北至火里秃麻,西至甘肃,南至云南等地,共计14个地方。这些地方包括上都、大都,还有玉你伯牙、折连怯呆儿等地,周围万里都是牧地。这些地方供应着皇宫和朝廷内各种官员及其随从所需的马、牛、驼、驴、羊等牲畜。除甘肃、土番、耽罗、云南、占城、庐州、河西、亦奚卜薛等地的草地外,也包括江南和一些其他地方。总的来说,共有14处牧地。
每个牧场都有一个千户和一个百户的官吏,负责直接管理牧场。他们派遣官员奔走驿站进行巡视,核对牲畜数量,有产生马匹就立即烙印取证,清点和收缴,然后制作蒙古、回回和汉字文书报告情况。
牧羊人们一直遵循着草原上的传统,随着季节的更迭,他们的工作也变得更加细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比如“兀奴忽赤”负责饲养马驹,“苟赤”负责饲养母马,“亦儿哥赤”负责饲养羯羊。
大部分的牧场都是由皇帝和大剌耳管理的,有些牧场是由四怯长管理的,但最后还是由国家来管理。
元代的政府主导的大规模牧场展示出了地广人稀的景象,牧场上的牛、羊、马、牛数量多得数不清。人们惊叹于这些家畜的繁衍生息。这些牧场的规模和分布范围以及牲畜的数量都成为了元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蒙古大草原是全球近一半的国家牧场,因此保护这片草地显得尤为重要。在蒙古帝国时期,实行的是轮换放牧制度,对草地的破坏严格禁止。
成吉思汗在他的法典《大扎撒》中规定了一项与轮换放牧相关的法律。法律规定在草原上应使用木桩或栅栏等围成一圈,并采取措施,如浇水、施肥等,使草原能够轮换放牧。
在小说《大扎撒》中有这样一句话:“保卫草原。”对于挖坑破坏草场或是引发火灾烧毁草场的行为,将会受到惩罚。
这条规定非常严格,甚至在扎撒法这种统治者主观意识极强的规范中也很少见。《黑鞑事略》记录了南宋时期的情况,其中提到,“其国禁,草生而剧地,遗火而燃草者,诛其家”,这显然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除了“奴都赤”外,还有一名官员负责牧区管理,他主要责任是监督并惩罚草原上的放牧行为。需要强调的是,草地上的农田开垦失败也出人意料地保护了草原。
在第四个大汗的时代,蒙古的统治者开始将被征服的农夫和工匠带到和林居住,他们被要求在那里开垦土地种植。
在辽代,元廷积极推行“屯田”政策,通过在偏远的北部和西部地区招募大量汉人来开垦荒地并从事农业生产。
自忽必烈时代开始,在官方的领导下,岭北行省境内的五河、杭爱山、谦谦州、吉利吉思、当海、兀舍蛮、扎舍蛮、脱里北、呵扎等地也进行了大规模的屯田。尤其是当海、和林等地。
大德十一年12月,武宗下令,允许汉人在和林屯田。第二年的秋季,和林的粮食产量达到了九万多顷。原宣慰司以及驻扎在这里的士兵都因此受到了嘉奖。
而和林行省的左相哈刺哈孙,则是负责管理这片土地,每年可以获得二十万石以上的粮食。不过从头到尾,这里的农业都是以畜牧业为主,主要是为了给这里的居民提供食物。
二、牛的种类概况
在中国的畜牧学中,牛的品种大致可以分为黄牛、水牛和牦牛三个主要类别。这些类别下又具体划分出不同的品种,根据其体型特点进行归类。根据现有材料显示,“黄牛”、“水牛”和“牦牛”已被确认为有记载的动物种类。
现代分类学基于生物学原理进行物种划分,而古代分类则多基于外部特征命名。尽管两种方法不同,但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因为外貌反映了内在基因差异。这也说明古代命名的方法在某种程度上是科学的。
这三个名字至今仍在使用,并且作为一种分类名称,这是一个有力的证据。值得注意的是,古代典籍中对牛的称呼很多,但它们都属于这三种类别。即使在现代,牛的品种也越来越多,这与基因有关。
杨维桢的诗句中描绘了贩卖黄牛和水牛的活动。“黄牛商、水牛商、趋牛渡淮道路长”这句诗中,描述了贩卖黄牛和水牛的场景。在《农桑辑要》中也有相关记载:“水牛饮饲与黄牛同”。
在古代文献《农桑衣食撮要》中提到了关于夏季放牛入水塘的情况,这可以说明古代农业在对作物和牲畜的管理上已经有了相对明确的划分和对应的技术指引。不过,通常情况下,人们使用“牛”这个词语时可能只是泛指,具体的区别要根据上下文来理解。
牦牛,“牦”,“整”,“髦”,这三个词都是指“牦牛”,但在同一时间内,它们的用法却各不相同。其中,“整”和“髦”指的是家养牦牛。《元史》记载了为祭祀而用的“牛鞭”。在祭祀中使用的是“金拂,红辇牛尾为之,黄金涂龙头柄”,另外也有“红辇牛尾缨拂”。
黄牛、水牛和牦牛是在不同地区分布的三种动物。它们都属于牛科动物,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且都生活在草原和内陆地区。
因此,尽管这两个区域有牛群的往来,但它们并没有特别的功能。水牛主要生活在稻田地区,它需要水,并且对寒冷和高温都不耐。而牦牛多分布于高山地带,从历史上来看,这些地区首次被中原朝廷所控制。这意味着官府获得了大量的牦牛,虽然数量不多,但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三、养牛技术——牛的寒温、饮饲与天性
在《农经》《齐民要术》中,对元朝乃至整个中国的畜牧实践进行了高度概括。牛被描述为一种“倚人而生”的动物,它赋予人们力量。同时,人们必须对牛的饮食、寒暖和天性负责。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对当时取得的成就进行讨论。
牛衣是一种古老的保暖衣物,通常由草席、麻布等材料制成。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而在元朝时,制作工艺更加精细。
《农桑食货要诀》中的“造牛衣”一章描述了如何利用蓑草和芦花制作一种防寒衣物。首先使用蓑衣的编织方法,上部使用蓑衣结缀,可以利于防水,下部使用芦花结络则能保暖。将它们相连编织成一片四方形的衣物。在极寒天气下,可以将这件蓑衣搭在牛的背上,用麻绳系紧,能够抵御寒冷,避免牛受冻。
雨篷在农田中不仅可以为芦苇提供支撑,还能保护它们免受雨水侵袭。尽管牛拥有强壮的身体,但却不太耐寒。因此,在下雨天和农田里的繁忙工作中,需特别注意为牛搭建防雨篷。在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有这样一句话:“春日牛劳作,汗流浃背,不能下雨,要下雨了,就赶紧进屋去。”
牛舍的防火特性非常重要。就像之前提到的那样,除了给牛穿衣服外,牛舍也必须保暖,以提供温暖的生活环境,让牛能够御寒。牛舍、牛房、牛棚应当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它们的功能相似,只是名称不同。
一种重要的防火方法是在室内和室外表面涂抹防火涂料,这可以有效地遮挡风雨,同时降低墙壁和屋顶的易燃性。这样,一旦发生火灾,可以为人员疏散和财产转移争取更多时间,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王祯曾在中书行省的几个城市里看到过类似的方形房子,这些房子在建造时就已经充分考虑了防火的因素。这种先进的设计让他们的做法比一般的砖瓦建筑更为全面。
四、饲料来源与饲喂方式
牛的饲料除了靠草场提供外,还可以利用农场和农村经营的副产品,比如稻草、桑叶等等,也是重要的饲料来源。
饲料的种类繁多,有时人们会利用一些多余的口粮来喂牛,这既是对牛的尊重,也体现了对饲料的精打细算。
五、牛反刍习性的利用
对牛的反刍习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过去的做法是“吃饱了,就去耕地,看着牛一点力气都没有”,因此在喂食牛之后,可以开始耕种,这样就不会对牛造成太大的影响。等牛吃饱喝足,开始在各个胃部消化的时候,牛需要休息,并且需要刷洗。
在《陈尊农书》中提到了如何运用“牛”的方法:“夜矮之。至五更初,乘日未出,天气凉的用之,即力倍于常,半日可胜一日之功。日高热喘,便令休息,勿竭其力,以致困乏。时其饥渴,以适其性,则血气常壮,皮毛润泽,力有余而老不衰矣。”
书中强调了对牲畜的爱护和照顾,包括在酷热天气下不要让牛受过度劳累,确保给牛提供充足的食物和水,这样才能保持它们的强壮身体。与《农桑辑要》中关注牛的反刍不同,这本书强调要更好地利用牲畜。
结语
牛是人类的重要家畜,它们不仅提供牛奶给人类,也为其他动物提供能量。在农耕和游牧社会中,牛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对人类有着巨大的帮助。元朝以游牧为主体,大力发展畜牧业,这使得农牧民共同享有的畜牧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本文所有描述和图像均来源于网络,旨在传递社会正能量,不包含低俗或不良引导内容。如有侵犯版权或肖像权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对于存疑部分,我们也将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或删除。
带你了解神奇的面相识人术,另赠送道学知识180讲,符咒,风水,八字等资料,添加法霄道人微信:517349262 备注:交流!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qz1.com/1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