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养生长寿术

中国道教的修炼长寿理论及其修行方法源于老子的思想,后经庄子等人发扬光大。

1.1道生术的养生理论

道生术源于老子的道生观哲学。它的修炼理论内核是“无为自化,清静自正”,“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其含义是,通过修心养性,去除杂念和情欲,一个人可以通过身心的入静来融入自然,从而达到修炼的目的,进而获得长寿的效果。

道生术的理论强调天地之“谊”的客观规律以及人要适应这一规律才能够长存,这就是老子强调的“人法自然”,让人类去适应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老子认为,修行德道之士应该具备如下品格:(1)保持自己的灵魂与道义。(2)保持婴儿的精纯与柔弱。(3)除清人内心自私多欲的尘垢。(4)做到清静无为。(5)修炼处事要忍让而与世无争。(6)多知而自以为无知。

修炼家提出了新的六条养生法则:(1)静守无为。(2)炼精化神。(3)戒除七情六欲。(4)弃世离俗。(5)静处养己。(6)潜心语道。

庄子在老子之后出生,他终身探索道家思想,并吸收了诸多其他学派的长处来丰富道家学说。他和老子一起被后人合称为“老庄”,并形成了老庄哲学体系。

庄子在他对道生术的阐述中更为具体、深刻。他将道生术的修习结果描述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具体的修习方法是“心斋”与“坐忘”,他解释道:“虚者,心斋也,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庄子的“心斋–坐忘”修习理论,进一步具体化了道生术。他强调通过消解生理上的欲望,摒绝任何认识和思考,最终达到与宇宙融为一体的境界。用虚静的心灵去游心,最彻底的身心修习“逍遥游”,将身心大化于自然,从更高的层次来透视社会与人生。这样修习者便可以达到“得道”,成为“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则不能寒,疾雷破山而不能伤,飘风震海而不能谅”。通过“道”与逍遥游之士的有机融合,获得长寿。

葛洪在晋代将道生术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著作《抱朴子》是巨大的贡献。在这部作品中,他用道家修行的难与易这一辩证的对立统一概念来阐述其养生观。

舍弃外交,宠幸妻子,不追求名利,不迷恋华美的事物,宁静淡泊,专心致志,无论遭受责难也不动心,受到赞美也不沾沾自喜,见到贵人也不贪求,居身贫贱也不感到羞耻,这就是道家的难处。不期待外界的祝贺与慰问,也不渴求他人的尊敬,不费心力于博览群书,也不为遥远的律历所牵挂,心意不受推步之苦,内心不为形式所累,摆脱了外界的烦恼,内心变得更加宁静,无为而无所畏惧,这就是道家的简易之道。

对于修炼长寿的修行,他说:“长寿修行不仅要注重锻炼身体,更要注重修心养性,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内心平和的心态,才能真正达到长寿的目的。”

修炼长生之道,需得金丹方可;修身养性者,唯持真一可也。守一存真,乃可通达神灵。淡欲随食,克己留心。

金丹,即蕴藏在人体内的元气。葛洪的“守一存真”生法,是“道生术”养生法的发展,被后世养生家奉为神喻的方法。

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本,在修炼学上要注意吸收自然之道,心性修养要坚守本真,遵循自然规律。

夫道者,是为了成就自己而努力修行,在生活中懂得与他人和平相处,在治理事务时善于消除危害,在施与他人时慷慨助人却不张扬功德,在行动中善于细心观察民情并用心倾听,在安静时善于谨慎行事而不感到沉闷。

道家养生长寿术

带你了解神奇的面相识人术,另赠送道学知识180讲,符咒,风水,八字等资料,添加法霄道人微信:517349262  备注:交流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2386372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qz1.com/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