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内观经

庄子在他的著作中写道:“人的生命是气的集聚,集聚则为生,散去则为死。”

管子说:“天上的道理在于太阳,人身上的道理在于心灵。”因此说:“有气息就会生,无气息就会死。”

“气”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字,对很多人来说。

在许多神话故事中,精怪或神仙修炼的过程似乎需要“采天地之气,吞日月之精”。而在一些内家功夫中,修炼内功确实需要“采天地之气,吞日月之精”,然而许多人对此听起来却觉得不可思议。

太上老君内观经

图片来自网络

“象形取意”是一个具有深刻意义的词语,它简洁地阐述了中国文化的核心思想,并且揭示了传统文化的内在奥秘。

天地之气是指人体内部的能量。按照人体结构来说,肚脐以下被视作地,而肚脐以上被视作天。采集天地之气,意味着将下半身的能量完全汇聚并储存在丹田内,不让其消散。同时,让上半身的能量完全归拢至丹田,不让其散乱。当上下两部的能量都团聚在丹田时,能量便汇聚起来、精神也会因此凝聚,从而实现身心合一的状态。

古人曾认为心属火,代表卦象离,离火中天如日;肾属水,代表卦象坎,坎在少腹中,少腹太阴之地,似月。由此可见日月之说的含义。“日精月华”的含义是什么?离卦中一阴是日精,坎卦中一阳是月华。“吞日月之精”指的是日精一阴与月华一阳相互结合包融的象征,这样便能实现“阴阳和合,刚柔匹配,水火相济”的目标。

太上老君内观经

图片来自网络

如何将上下之气集于丹田?又该如何让日月精华相融?这就涉及到修炼气功的第一步——“气沉丹田”。

只有通过深沉的呼吸才能使心与肾融合,才能产生真气。最初,人体的呼吸之气并不能直接到达丹田。人体的心脏最初有一条通道,上联肺,下通丹田,这是一种虚无的通道,原本在胎儿时是通的,出生后变成了肺呼吸,这条通道渐渐被堵塞。《老子》中的“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就是指的这条通道。为什么有人练气功时会出现胸闷胸痛呢?那是因为行气不当,损坏了这条通道。所以,在练气功时,不能强迫压气,也不能强制憋气,不要执着,也不要勉强,只要不感到痛苦就往下一点,有发闷感就往上一点,久而久之,慢慢地就会通畅起来,这是可以感觉到的。

太上老君内观经

图片来自网络

随着气息的调和,心境逐渐平静下来,与体内的精气混合。《老子》曰:“天地相得,以降甘露。”口中自然产生出甘凉的津液,这种津液是内功修炼的结果,与平常的口水相比,具有更好的滋补作用。当口中充满津液时,将其送至咽喉,吞下去时,有汩汩的声音,也能帮助人静心。津液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因为它能转化气息,滋润全身,这就是所谓的“炼津化气”。肺主气,属于金,金能生水,而水是肾的主要器官,也是补充精气的捷径。随着修炼功夫的提高,津液会变得更加甘甜美味,这种味道只有内功修炼者才能体会到。吕祖曾将其比喻为“长生酒”,说:“白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当呼吸已经自然流畅,仿佛有力量将气息吸引回丹田,身体已经通畅无阻。这时只需微微注意丹田,便能继续保持深呼吸,呼吸细细、吐纳绵绵,仿佛存在又似乎不存在,这才是真正的呼吸。逐渐让有意识的行动归于自然,先存后忘,明白而不执着。《丹经》说,“真正的意念来去自如,懂得而不固执是功夫。”经过长期的磨练,有心变成了无心,有意变成了无意,这样便可以让心灵得到彻底的休憩,达到没有杂念没有欲望的境界,心灵平静无忧,就像《庄子》中所说的“古之真人,其寝不寐,其觉无忧。”这种状态的效果真是难以言喻。

太上老君内观经

图片来自网络

最终,神气合而为一,不知不觉融为一体,心神与气息交融,气在心内,心在气外,一片混沌交合,氤氲不散,津液愈盛愈旺,满口香甜,丹田温暖,全身融融,呼吸开合,全身毛孔皆与之相应。达到极致安静,只觉得气如银丝一般透入毛孔,通透畅快,妙不可言。鼻无出入之气,脐有婴儿般的吸入能力,就像婴儿在胎中的胎息。《老子》说:“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真正达到神存在并可化之功即在此,到达这个境界,仙道不再遥远。

不过,达到这样的境界,取决于个人的天赋和努力程度,需要始终保持谨慎,不懈不怠。《太上老君观经》中也提到:“相信道理容易,践行道理难;践行道理容易,领悟道理难;领悟道理容易,坚守道理难。若能坚守道理,便能长寿。”

带你了解神奇的面相识人术,另赠送道学知识180讲,符咒,风水,八字等资料,添加法霄道人微信:517349262  备注:交流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2386372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qz1.com/363.html